发布时间:2020-05-26 浏览:次
5月26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大红鹰dhy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央视4套谈新基建落地应用。他表示,当前,数字技术可与防疫保障深度融合,加大智能终端,医护机器人应用的力度,以数字技术推进分级诊疗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。
今年两会,胡成中一共带来五份建议,其中一份就是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的经验和短板,建议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。
2020年,新冠疫情突如其来。智慧城市迎来大考,在疫情期间似乎并未发挥我们想象中的作用,一些城市暴露出了智慧化水平不高、技术能力薄弱等问题。比如,在小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上,防疫只能靠小区封锁和人口摸排,基层信息化相对落后;数据开发利用水平不高,数据价值没能充分释放;数据处理能力不强,不能快速利用数据资源形成系统服务平台。
这些问题一度导致调度混乱、治理失当的局面。疫情期间的智慧城市并不“智慧”,引发了社会上对智慧城市的质疑和反思。
但是也要看到好的一面,此次抗疫中,许多城市利用新信息技术构筑智慧平台,在社会治理、疫病防控、信息传播、生活保障、在线学习、协同办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比如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、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省市调整比较迅速,搞了很多像健康码之类的创新,得到国家和群众的认可,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生活的尽快恢复发挥重要作用。
所以,胡成中建议,要总结这次疫情考验的得失,重点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、数据汇集和应用等问题,把包括公共卫生防疫监测预警、应急救治等众多系统有机统一的“城市大脑”建设好,为将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类似的突发事件打下基础。
一要抓住契机,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。本次疫情防控的事实证明,有效运用现代化手段的地方,防控工作就有力有效,相反,就容易出现迟缓低效的梗阻。
二是智慧升级,着力打造“城市大脑”。这次疫情防控暴露的智慧城市建设短板,主要是面对突发事件,缺乏整体解决方案,各板块自成系统,互不联通或联通不畅。
三是生命至上,把保障健康安全放在首位。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巨大,不可能一步到位,必须分步实施,但要突出重点,尤其要重视构建高水平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。
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