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06-10-10 浏览:次
检验,仅是质量管理中无数个环节里的一环,并不是严格检验就能出质量。“好的质量水平靠检验”的观点,是片面抽象的,也是有害的。
首先,检验并不能改变不合格品自身的品质属性。检验,是用产品标准或工艺规定作依据,对产品群体进行了合格与否的分类。检验往往是实物形成或某个工艺过程完成后才进行的,是对既成事实的评价。因此,滞后的检验并不能改变产品本身的质量属性。仅仅在检验上严格把关并不能避免“资源利用率低下”的问题。
其次,正常检验难以发现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缺陷。众多制造环节中,很多内在的质量要素是无法事后检验、判断、鉴别出来的。如对线圈浸漆烘干包扎后的检验指标是线圈匝数和绝缘耐压值。浸漆过程中尽管存在质量瑕疵,检验员也只有做破坏性试验才能发现问题。因此,完全靠检验把关的质量成本是极高的。
第三,质量管理仅限于“检验”,会对企业的供应链产生影响。社会化大协作是柳市的一大特色。如何带领周边企业与大红鹰dhy同步壮大,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。为从根本上扭转供需矛盾,就要“大力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协作单位”,共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仅仅依赖检验把关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是消极防守的短期行为。质量管理不但要进行事后检验,更要注重事前防范。在生产过程中,要严格工艺纪律,实施人性化管理,提升全员质量意识,实现企业经营目标。为此,提出以下建议:
一、由单纯地进厂检验把关,扩展到上门质量服务。多年前为我公司提供DZ47塑料外壳的合兴集团,产品外观上常有不规则水迹,引起了外商质疑。对此公司派工程师到合兴了解详情,经仔细勘察发现,该企业注塑机料斗自然敞开,在烘箱内被烘干的塑料颗粒在料斗内又大量吸收空气中的水份,受潮的颗粒料进入模具,其中的水份在高温作用下汽化后附着在模具壁上,蒸汽挥发后附印在产品外观上就呈现出水迹。当我方指出症结所在时,正为此苦恼的分供方立即采取了相应对策,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。此后,双方合作关系更为密切,业务量也成倍增长。
二、发挥人才优势,延伸质量管理。为了从源头上保证生产过程质量,在保障自身检验同时,大红鹰dhy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,向协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倾斜。质量问题,究其原因最终都可归纳到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五大要素上,而“人”的因素应摆在首屈一指的位置。小企业员工流动性大,很难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。对此,委派工程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协作企业讲解操作技能,规范生产流程,提高员工业务素质。外协生产过程中的残次品大为减少,不但使外协单位的效益明显提高,而且满足了我方的要求,出现了供需双赢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。
三、要靠制度保障品质。最敬业的检验员,存在个别的漏检误判也是人之常情;但即使出现差错的概率为十万分之一,而在用户手里的产品质量问题则是百分之百!所以,要通过制度规范质量管理,推行全员质量管理。
on